【閱讀筆記】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閱讀筆記】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這一本好像已經絕版的親密關係之書,

是在我過往迷茫之中遇到的一本好書。

而其探討有關於親密關係的部分,

更甚是你與你自己的親密關係😊

這本書籍是特別想要推薦給情緒型權威的朋友們首選的好文😊

如果沒有時間看完整本,這邊的精華可以先給大家來感覺看看🥰


❤️感覺的重要

人性上,我們傾向於自我保護最脆弱的部分,而這也是衝突的主要原因。

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的保護機制,使得我們在情緒上比如身體、智識上來的成熟。

突破這道情緒的保護機制,正視我們的感覺,才能發現心靈的秘密,成為一個情感成熟的成人。


感受並非事實。

當我們坦然面對內在的受害情緒時,我們能更有意識地正視這份感覺。


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尋找的愛。


❤️伴侶的目的:

不是你的幸福來源。

滿足與讓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然而他們在面對情感上的成熟與喚醒自我時,會扮演三項角色:

ㄧ)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二)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時,激勵與啟發你。

三)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

藉由關係呈現出來的問題,讓我們面對自己的渺小感,並且突破這種感覺,發現自己的潛能。

親密關係是為了引出我們最好與最糟的特質而存在的。

否認任何一個,就無法真正瞭解自己。


❤️一、親密關係的聖杯

「找尋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很棒的親密關係。

當尋覓人生伴侶時,我們通常不會察覺,其實我們真正在尋找的事物是「從親密關係中體會到的真理」

「靈魂關係」的道路上,我們不單是在尋覓愛情,還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們一再陷入熱戀的經驗。

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杯依樣,我們希望從關係中得到能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慰藉與陪伴,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

我們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的意義方向,並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我們幫助的人際關係(靈魂關係)。

在我們所有對力量、目標或意義的追求背後,唯一的慾望其實是想了解無條件的真愛。

一開始我們只想跟另一半分享這個愛,但從「靈魂伴侶關係」中得到的真愛不能被侷限在兩人之間,而是要推及整個世界。

如果關係出了問題(所有人際關係的共通原則),你不需要尋求外力的幫助:

你自己就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問題,並成長體驗到高層級、真正的伴侶關係。


❤️二、月暈現象(假性光暈)

「閃閃發光物,並非盡黃金。」


在淺意識裡,我對伴侶有什麼要求?(我們不開心的原因,往往是沈睡多年的需求。)

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也沒有人能讓我們快樂。

期望的目的是要讓需求得到滿足,但在此同時會發現兩件事:

其一,我們感到內心缺乏愛(如果我們需要某樣東西,一定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

其二,如果有某個人-例如父母-來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決會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足夠的愛。

然後重新感受多年前的挫折失望,就變成了難以逃避的宿命。

兩個人都對彼此做過多的情緒所求,會在脆弱的親密關係互動上,施加極大的壓力。

期望=憤恨的前身。

月暈現象退去時,就邁入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

希望伴侶改變或做些什麼是一種期望,而不是你自身的需求。

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緒需求後,再問:我願意放棄這項期望呢?

(我願不願意不再把滿足這項需求當作伴侶的職責?

我願不願意讓自己內在的力量來滿足我的所有需求呢?

我願不願意讓這種內在的力量成為我快樂的泉源,而不再把伴侶當成與取予求的對象?)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的直覺會告訴你該如何放手。

你該做的都做了,剩下就交給你的靈魂處理。


1.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緒上的需求。


2.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需求。

幼兒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3.幼時的需求是構築夢中情人藍圖的骨架。

你相信這個夢中情人會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尤其是想當特別的人的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夢中情人的藍圖變得越來越複雜,你的期望也越來越高。


4.你會以「夢中情人」所擁有的特質作為尋覓伴侶的準則。

在潛意識中,你把準情人和夢中情人相比,選出最相似的作為你追求的目標。


5.接著你便藉由明說或是暗示的期望與要求,著手將選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

你相信只要伴侶變得和你夢中情人一樣,你就能得到渴望許久的愛。

你不斷向對方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真的愛我」,就一定會順從。


6.你終究會發現,需求並不能得到完全的滿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憤恨。

如果你感到憤恨,就表示代表「月暈現象」的第一階段已結束,你進入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


7.想要安全渡過第一階段,你就要學習放手與接受。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內心中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

擺脫了需求的束腹,你就能感受到純粹的愛。

然後你能和情人分享的事物,就更多了。

另外,學習接納你的伴侶(但不是濫用忍耐力),

也能讓你學習到接納本來的自我,而不再認為你需要些什麼讓自己變得完整。

學會放手與接納後,你一定會明白,你原本就是完整的個體。

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你的心中。


❤️三、幻滅

「我是一個與幻覺結婚,藥效退了後,我覺得他糟透了。」


幻滅是靈魂給的禮物,讓我能從「向外尋求快樂」的錯誤思想中跳脫出來。

接著我們就會做出一些「偏差行為」

當小孩的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沮喪。

而一程度不同有四種主要偏差行為:

引起注意(看著我!看著我!)

權力鬥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報復心理(你傷害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


成人的親密關係往往能讓舊傷復發,你以為自己不再做小時候的行為,其實只是換個比較複雜的形式罷了。

當你因為欲求不滿而憤恨時,你會重新感受小時候的你在同樣情況下所感到的沮喪。

偏差行為的目的在於控制伴侶,而藉此避免夢想幻滅。


鬥爭時我們會從中擇一(用蠻力恐嚇對方改變、學習聖人般的容忍力、另尋新歡)

鬥爭不僅只是大吵大鬧,冷戰、避而不見、冷嘲熱諷,或單只是互給白眼。

不論何種形式,對親密關係的危害都是一樣的,但也都蘊含著讓人發現真愛的可能性。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與伴侶採用鬥爭,即是為了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浮現的不愉快。

痛苦的根源依舊是來自孩童時期。

然而痛苦並不會消失。

而不好好處理,永遠也不會消失。

親密時刻經歷的愛讓我們有力量不自覺的喚醒過去的傷痛,

好讓他們現在得到當時無法得到的愛的關注。

然而想要療傷的企圖,卻往往導致激烈爭執或變成親密關係危機的導因。

和伴侶吵架只是為了不去感受舊痛。

而對方往往只是將舊痛浮上我的意識表層。

我們寧願爭吵也不願意面對傷口,是因為生氣比承受心碎要簡單得多


過去的創傷不會隨時間逝去。

每個自我侷限的信念,都來自過去的創傷

然而這些都不是真的。

覺得自己渺小或差勁的想法也對你沒有任何幫助。

去找出這些信念在我們心中駐足的所在。


❤️真實的誓言應該修正成這樣:

『我發誓,在學習無條件愛你的過程中,

我會帶給你難以想像的痛苦,導致你對我說出連計程車司機聽了都會嚇到的話,而且你會後悔遇見了我。

而當你對我做出相同的事情時,我會用一個三歲小孩的成熟度來回應,而且用急性子和壞脾氣來當作我兩大武器。

我永遠也都不會記得,我們只是兩個盡力想做到最好的普通人。

我會把你當做我唯一的快樂泉源。

最後我才會成長並瞭解到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


過去的事情早已記不清也不能改變,這就是之所以親密關係是無價之寶了。

關係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面對並治好舊傷,從而改變衍生自傷痛的錯誤想法。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蘊含著這樣的機會。


讓權力鬥爭更痛苦的原因是,爭執的兩方往往是真的關心對方

只不過痛苦實在太強烈了,讓我們感受不到內心渴望與對方分享的愛。

只要找到解決痛苦的方法,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多好的人,而讓創傷決定我們怎麼看自己,又是一個多大的錯誤。


親密關係能治好我們的舊傷,使其不再影響我們的智慧、創造力、人格、金錢、人生方向、自我表達與熱情。

但在過程中,我們必須體驗對我們造成影響的舊傷。


許多夫妻情願忍受不愉快的權力鬥爭,也不願面對爭吵背後的痛苦。

到了幻滅的階段,你們便會開始發現所謂的對方「不好的」一面。

這個階段快結束,而內省的階段即將開始時,事情多半會變得「醜陋」

如果你願意用健康的態度去面對,那們內省的階段會讓你領悟到親密關係事實上是多麽的「神聖」

一開始我們往往會反應過度,而無法只是「回應」他。

要去了解、接受獲寬恕,並不容易,相較起來,發怒就簡單得多。


往往很少人理解「任意發怒」或是「刻意壓抑怒氣」都是可笑又無用的行為。

努氣往往讓人以排斥取代包容,而從來不能解決紛爭。

憤怒會讓人無法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愛與關懷。

憤怒不具創造性、啟發性、智慧或美感,也無法讓生活變得更好。


❤️我們對伴侶發怒的原因有兩個。

一、怒氣能麻痺我們心中的痛,壓過所有的情緒,甚至能麻痺感覺。

二、讓對方有罪惡感。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有效地控制對方的行為。

恐懼容易被操控。


❤️有時憤怒的雙方經歷的是相同的痛苦:不被重視的痛苦

而痛苦讓我們有機會重新經歷舊痛,用瞭解和悲憫的心去療傷,並改正由傷痛衍生出的許多自我侷限的錯誤信念。

表面上爭執的雙方往往站在對立的立場。

但事實上爭執都源自雙方共同的痛。

只要能察覺彼此有相同的問題,就能化爭吵為理解。


❤️權力鬥爭憤怒表達的三個方式:

攻擊:吵架時我們說的話和事情沒有太大關聯,我們只是用言語傷人,同時替自己的行為找到符合邏輯的藉口而已。攻擊出自於自衛。

情緒抽離:一言不發的讓自己遠離造成痛苦的人。

被動攻擊:你並沒不直接指控對方故意傷害你,但同時也剝奪了對方自衛的權利。(企圖逃離痛苦,讓對方覺得罪惡並操控其行為的方式)

憤怒的主要意圖:讓別人有罪惡感,讓他們為你內心的痛苦負責。讓你快樂成人對方的責任。


從長遠看來,何種方式表達憤怒並不重要。

因為感到憤怒,就是在保護你不感受到痛苦。

如果我們能誠實,並選擇面對痛苦就是治好舊痛的機會。

若我們選擇攻擊伴侶、或抽離自己的情緒,那我們也許不會感受痛苦,

但同時也失去療傷的機會,自然就無法改變這些痛苦所造成的自我設限的信念。


當舊痛以爭執的形式出現,憤怒也提供我們一個美妙的機會去感覺自己是「對的」

當你考慮對自己的憤怒負責,充分感受他,但不把怒氣發在別人身上,這樣你才能發現生氣是為了逃避什麼。

如果你願意面對自己所逃避的感覺,不論多不自在,你就發覺埋藏在更深處、平靜而充滿愛的感覺。

當我們把全副心思放在比痛苦更高層級的偉大事物上,

我們就有能力超脫身體和心靈的痛苦,同時也讓自己充分感受痛苦的存在。

選擇真理靈魂之光,並決定追尋他們

就能讓生命的恩典幫助我們提升並且超脫痛苦,到達一個平靜且超然的境地。

如果不這樣選擇,我就只好繼續與痛苦長期抗戰,直到感覺麻痺為止。

親密關係給了我們機會去覺察過去和現在的痛苦,面對他們並做出更高層級的選擇,讓我能夠成長並瞭解真正的自己。

而這就是存在所有權力鬥爭的「愛意」


解決衝突的挑戰是爭執的雙方往往會採取相反的立場。

爭執中雙方各自的觀點,跟問題中心都是有段距離的。

爭吵的主題永遠都不是我們真正重視的問題。


正方                                 反方

樂觀主義者                     悲觀主義者(自稱務實主義者)

傾向解決問題                 青項發現問題

否認情緒存在                 放縱情緒存在

製造者                            指揮者

喜歡讚美                        喜歡批評

好的總統人選                 好的副總統人選

博愛                               有差別的愛

見解廣泛                        見解犀利

忽視錯誤                        專挑錯誤

向外擴展                        向內收縮

注重大局                        注重小節


身為對情緒較敏感的人,反方能感覺到舊痛即將浮現,但不一定能了解他的真面目。

我們不會說:親愛的,我覺得小時候的創傷要浮現了,我們要準備好療傷。

我們比較會說:到底是誰老是忘了把該死的燈關掉?難道你以為我們家有自己的發電機嗎?

反方或許能感到危機逼近,但不一定願意面對,因為他們和正方一樣害怕痛苦。

反方雖能感受到多樣的情緒,但不見得會感受到最重要的感覺。

正方可不會在這個狀況說,我的丈夫在抱怨燈沒關,他一定是感覺到就痛快要浮現了吧?

正方可能會跑去把所有的燈關掉,是因為正方不計代價地避免不愉快的場面,即使心裡明知無法逃避。


正反方只要能夠尊重彼此的看法,並接受彼此的意見,就能合作無間。

反方不斷發現問題、正方不斷想出解決方法,反方在不斷挑出解決方案的問題,不斷重複直至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而反方會越來越樂觀,正方也越來越實際。


正方推開伴侶的方式是否認自己的感覺。

所以外表看似超然、快樂,但非真正發自內心,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反方則是專注在他們認為對親密關係影響的問題上,並整天沈溺在這些問題造成的情緒中。

正方逃避的方式就是否認問題存在。

反方逃避的方式則是專注在惱人的事情上,誇大並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親密關係中,別人怎麼對你,取決於你採取的立場。

只要你採取了一個立場,對方自然會採取相反立場,這也決定了對方會怎麼回應你的行動。


放下立場,尋求和諧即可。

堅持立場得到的,只有理直氣壯和驕傲帶來的不真實安全感
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讓自己在智慧和成熟中成長


只要雙方為自己的舊痛負責,不怪罪對方,

將痛苦表達出來,平靜的體驗他,用愛支持彼此,一起度過。

最簡單就是溝通。


❤️有效溝通的八大問題:

1.我想要什麼?

2.有沒有什麼誤會要澄清的?

3.這次衝突中,我所表達的情緒,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4.我或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

5.這種情緒怎麼來的?

6.我該怎麼回應這種情緒?

7.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

8.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溝通的關鍵是臣服

一旦你向真理臣服,你就會得到靈魂的引導。


正在經歷「幻滅」階段並深陷權力鬥爭或企圖控制退方的人,認真學習有效溝通的原則,盡可能去了解他們。

然後在激烈的爭執中,相信自己的心和靈魂,讓他們引導你,只要你順服,真理會讓你知道該怎麼做。

只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你自然就會找到方法。

如果不能用和諧的方式解決,你可能讓自己經歷人際關係的第三種偏差行為:報復。




報復的其中原因是因為超脫自己的痛需要很大的努力

但藉著報復、轉移注意力很簡單,知道對方跟自己一樣痛苦心裡就會舒服一點

爭吵的開頭是誰不重要,會爭吵是因為你的內心的傷痛需要治療。

如果面對痛苦的方式,還是跟三歲小孩一樣,

你將一輩子在自我防衛中度過,無法信任別人,而且用各種微妙的形式報復他人。

但要記得的是報復是一把雙面刃,施加對象與被報復對象,受的傷都是一樣深的

選擇報復雖然容易,但卻是阻力最大的一條路。

報復讓你無法體驗真愛。

最終你將走上自我放逐之路。


親密關係中,非常有必要用全新的心態來面對關係中浮現的痛苦。
逃避痛苦、不願面對的傾向,只會延長我們受的考驗與苦難。

若能坦然的面對痛苦而不抗拒,那痛苦就會轉而一份禮物:靈魂伴侶關係的自由


🤯你昨晚很晚才回來,讓我很不爽!

➡️你昨天晚歸,讓我覺察到內心的痛苦。

我覺得自己被遺棄了,沒有人愛我。

這不是你的錯,我只是發現我的內心裡多沒有安全感。


如果發現與伴侶爭辦不休,無法解決,那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在某件事上堅持自己是對的。

當你看到了後再問,你比較希望在這件事情上是對的,還是比較希望自己能夠快樂。

如果你堅持要當對的一方,那爭吵就永遠不會結束。


只要解除自己的武裝,我就能理解伴侶對我的攻擊其實是求救訊號。

只有不快樂、受了傷的人才會攻擊別人。

當伴侶對我言語攻擊時,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感受並自行消化心中的不快,而不反擊。

同時,以同情、了解的態度來應對,用溫柔的語調訴說真心話,通常都會有驚人的效果。

自我消化了負面的感覺後,衝突也就消失了。


發生爭吵時,我的目標是和對方溝通。

直到我們兩人發現彼此其實同病相連,背負著同樣的痛苦為止。

然後我就可以選擇從痛苦超脫。

這是伴侶關係中兩人心靈契合的開始。

一但我了解到伴侶跟我有相同的感覺,我們就是在同一條船上了。

而這時候用愛和尊重來互相扶持就變得非常容易,兩人之間的鴻溝:也就是衝突的根源,就可以慢慢癒合了。


❤️四、內省

「我對鏡中人說話,問他能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


小時候我們在自己眼中很大。

但隨著與世界越來越多的互動,隨著夢醒,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感,變成了我對自己的真實看法。

與外在的接觸越多,讓我們更想追求越來越大的目標,這或許是為了找回小時候擁有,後來卻失去的「全能感」

親密關係讓你必須再次面對那個渺小的感覺,並驅使你真正了解自己。

在內省的過程中,過程將激烈,但他卻能帶給你無價的禮物:靈魂

從我的觀念中解放出來的靈魂,將展翅高飛,展現出他真正的力量。

然而此階段的陷阱比其他階段多。

但這個階段並不會是親密關係的終點。

除非你希望他是。


當從幻滅到自省的階段,你就會得到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並發掘所有的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

幻滅會讓你發現,是哪些錯誤的觀念掌握了你大半輩子,並讓你了解到,你可以為自己百分百負責。

內省會讓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開錯覺的面紗,從而大大改變你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內省常被看作親密關係最醜陋的階段,因為你不再覺得伴侶像以前那麼迷人了。

你已經習慣了用固定的一套方法來對待彼此,以及處理不斷浮現的老問題。

在這階段,親密關係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讓你滿足,所以你在責怪或挑惕前,有必要先檢查自己的內心。


而這個階段你會覺得與伴侶間的愛和親密感沒辦法成長。

而也許你會乾脆想放棄。

這是由於小時候的沮喪感,導致你自我放逐。

如果你能勇敢面對沮喪的感覺並療傷,

你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改變,而關係也會跟著改變。


這個階段的普通現象是「碰到牆壁」

而這時候你有可能會放棄這段關係、或選擇回到吵鬧的幻滅階段,找一個外遇對象,或是學習「穿牆術」


內省後,你會發現這關注你的三角形監牢的牆壁,其實是你自己創造的。

「受害者監牢」描述了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扮演的角色:

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這三種觀點,都只會讓問題惡化,卻不能提供解決之道。

你必須穿越監牢的牆壁,讓自己自由

想要自由,你必須擺脫舊有的知識,以純真的心發問,才能獲得靈魂的引導


卡普曼三角

拯救者:幫助、修復、分析、指導,有知識的驅策者

迫害者:不耐煩的教官、惡霸、嘲諷者、喜歡批評的、嚴苛的、責怪者

受害者:代罪羔羊、叛逆者、可憐絕望的、不公平對待的、停滯不前的抱怨者


「問題」能讓你自由。

親密關係遇到問題時,不是嘗試解決他、逃避他、或壓抑它,而是應該問自己下列問題:

*這個時候,愛會怎麼做?

*如果我能百分之百對自己負責,我會怎麼選擇?

*我能採取什麼有創意的步驟嗎?

*這個問題是不是喚醒一個熟悉的感覺?我願不願意百分之百接受這些感覺?

*如果我愛自己的話,現在該做些什麼(說或提供什麼)?

*我是不是該放棄什麼?

*我是不是該原諒某人?

*是不是有人比我更痛苦,我應該用愛來支持他?

*我能說出哪些不爭的事實?

你可以問的問題太多了。當你想擺脫舊有的知識,靈魂會引導你想出該問的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不存在,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想像.寬恕.允許.疑問.遊戲.分辨.了解.信任.接受.行動步驟


❤️內省能讓你了解個人問題及親密關係問題的本質。

1.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問題的框架。

2.所有的問題,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4.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百分之百負責。

5.自由並非來自於答案,而是來自問題。

6.沒有什麼事情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左右為難的處境,是在考驗你追尋真理的決心

左右為難看似只有兩個選擇,而其中任何一個都只能給你部分的滿足,並且會讓你失去一些你不願意放棄的東西。

在面對這種處境,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把兩個選擇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選擇;

或是在兩個選擇中選一個,但以考量每個人的利益為原則。

無論如何,你必須放下自己的慾望,盡量為每個人想,才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對家庭的死忠會讓親密關係無法再更上層樓,因為這個觀念會讓你執著於固定行為模式、信念及心態。

這些行為、信念、心態都是你小時候為了歸屬感而發展出來的。

死忠的觀念會阻礙你的自發性、靈感、創造力,以及表達真實自己的機會。

然而要破除這種死忠的觀念是很讓人害怕的一件事,因為你會覺得背叛家人對你的信任。

但是如果你不擺脫這種觀念,你就不能真正做自己,也使得你的伴侶同樣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死忠於家中代代相傳的處理感情及問題方法,你就沒辦法自己做出這責任的選擇:

相反的,真正愛你的家人,則能讓你自由地順從你的心來做事。


模仿家庭的方法這個決定,遲早會和潛意識中想要活下去的需求結合再一起,

因為我們認為在家庭中沒有一席之地就等於死亡。

然而這種塑造過程是出自於對歸屬感的需求,所以他會掩蓋我們靈魂的真正目的,並埋沒我們的天賦。

在你親密關係碰壁,必須仰賴史無前例、有創意的、直覺的回應才能突破障礙的時候,你就會了解這段話的意思。

對家庭的死忠會讓「內省階段」死氣沈沈更加惡化。

同時,因為對家庭的死忠會讓人變得平庸,所以處於困境的人將無法想出能讓親密關係起死回生的方法。

也許你能看出是什麼造成你的困擾,但只會用熟悉的方法來應對。

如果選擇真理,你就能從陷阱中解脫出來,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這不只是為了你自己,也是為了養育你長大的整個家庭。

因為只要一個人能夠超越「家族的方法」,其他限於同樣困境的人也能找到自由之路。


死氣沈沈的停滯狀態會阻礙愛的感覺,導致我們相信愛已逝去了,只能選擇離開或是用小時候學的老方法來應付。

我們以為愛的感覺和需求消逝了,但真愛是不會消逝的,不然就不是真愛了。

如果我們要的是感覺和浪漫,以及「月暈現象」下的愛所具有的其他特性,

那麼我們當然可以考慮離開「受害者監牢」(因為他是浪漫的墳墓),重新開始尋找我們的「理想伴侶」

但如果要的是來自靈魂的愛,那麼我們就該重視伴侶,排斥死氣沈沈的狀態。

在事情看起來一點希望都沒有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做到重視伴侶呢?

只要有意願

把它當作是你最想要的事,只要真心想要,你就能得到。


「內省」階段的一大發現是,原來你所做的許多行為都不是出自於愛,而是出自於罪惡感。

這樣的行為,會暴露出你的犧牲心態。

在一段關係中,如果你覺得你付出的多而接受的少,那麼你就是在犧牲。

如果你發現你做某件事情只是因為不做的話會有罪惡感,那麼你就可以選擇是要繼續犧牲,

並且因為伴侶付出的比你少而憤憤不平;

或是生氣的決定不再繼續犧牲,並且時時對伴侶存著戒心,生怕他們會讓你再次落入犧牲的模式裡。

你也可以選擇平靜地放棄犧牲的模式,感受自己的罪惡感,並選擇愛;

或是藉由選擇去愛伴侶,而把犧牲的模式轉化為正面的事物。

小時候,我們會想出一大堆理由來解釋為何我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最主要的推論:我們一定是壞孩子。

就算我們嘗試規避這種罪惡感,因而把父母推得遠遠的,

責怪是他們造成我們的不快樂,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

認為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錯。


人類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罪惡感,而通常這種罪惡感是不理性的。

一但罪惡感變成了家裡的常客,寬恕就會變成陌生人。

我們開始把所犯的錯誤當作是自身邪惡的證明:

我們應該改正錯誤卻沒有改、反而開始害怕錯誤。

我們依據父母做出的迫害者行為,在心中塑造出一個迫害者,讓他懲罰我們的不完美。

很快我們就會發現,要緩和迫害者的怒氣,並為我們的過錯贖罪的方式,就是採取一種能讓事情恢復平衡的態度。

這也就是犧牲的開始。

不是真心奉獻的就只是做贖罪必須做的事。


我們經常傾向把親密關係的成功當作自己的責任。

我必須找出解決的問題的方法。

我必須確保我的家人都滿足且健康。

我並需當一個很棒的情人,成為擁有豐富資源的供給者。

小時候我們也許會疑惑是什麼原因讓我的家人這麼不快樂。

我們的情緒從悲傷轉為罪惡感又轉為憤怒。

難過是因為我認為既然家人不快樂,他們就沒有足夠的愛可以給我了。

這個想法引來罪惡感,我覺得自己是家人不快樂的原因。

難怪沒人愛我了,大概我光是出生就帶給大家麻煩了吧。

接著我們就會開始生氣。他們還是應該愛我的:尤其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家的情況遭又不是我們的錯!

這個情緒轉變的過程中,我把自己不得人愛的罪惡感怪罪在家人的頭上。

我們覺得不管我們是怎樣的小孩,他們都應該要愛我、接受我。

當沒有辦法進到責任時,我們就會自己賦予自己一個徒勞的任務,就是去改善我的家庭,讓家人變成一群快樂的、團結的、愛我的人。

而這就變成我們的責任了。


要改變犧牲模式,必須經過好幾個階段,

這也就是再次讓你去發掘真正的自己,畢竟這就是自省階段的真正目的。

以下模型指出了你必須經歷的階段:

犧牲者

折磨者

「壞人」

情緒

感覺(空虛)

本質(靈魂)


有時當我們冷靜下來研究自己的問題,

會發現心裡的「壞孩子」只不過是會在事情「不太對勁」的時候提出質疑的人罷了。

在家中,質疑長者的權威是受到嚴格禁止的。

所以他得到一個結論,認為自己喜歡質疑的行為會威脅到她在家中的幸福,他決定把嘴巴閉緊,以確保安全,讓人家說話就好了。

而這樣的「壞孩子」,是在不評論或防衛自己之後,才有了以上的了解。

他重新體驗到經常伴隨著「壞孩子」而來的悲傷與罪惡感,並試圖瞭解真正的自己。

這項探索任務帶給了他很深的寂寞感:這也是人累在發線內心空需時長有的感覺。

當你選擇用平靜、有決心的態度來面對它,於是接受了自己,

我們的自信就會慢慢的增加,再也不需要伴侶爭吵,而變成了一個快樂、而能有效溝通的人。

你一生做出的犧牲,都是為了埋伏在你心中的「壞人」而作補償。


❤️犧牲會以三種方式來危害你的親密關係。

一、讓你覺得自己是被迫犧牲,而感到憤恨。這會轉成對伴侶的排斥,甚至仇恨。

二、為了擺脫不斷犧牲的模式,你會做出完全相反的極端行為,放縱自己從事對放難以接受的行為。

三、末日徵兆。因不斷犧牲而精疲累劫,你會走掉以避免自己發瘋。這樣的結果通常是你不願意誠實面對真正造成你犧牲的原因。


「覺知」對我們的意識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覺知能讓不實的東西變弱、真實的事物變強。

如果你能用完全覺知來處理負面的情緒,很快你的情緒就會變成能量。

而這些不斷增長的美好感覺,會增強到你所能承受的極限。


雖然不斷的犧牲既傷神又沒有回報,我們還是會繼續下去。

因為做出犧牲容易,但要面對我們看似高貴的行為背後的折磨和罪惡感卻難得多。

要了解犧牲的行為對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幫助,屏氣這樣的行為並且面對折磨者和壞人,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如果我們能保持自覺,不做批判,並且決心對自己誠實,就能慢慢改變。

只要你有意願、有決心,就能擺脫三者的影響,而選擇對伴侶付出你真正想要付出的東西。

真心的付出能讓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犧牲會導致放縱,反之亦然。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犧牲,就必然會覺得有人在佔你便宜。

這就是放縱者,他有可能成為你憤恨的目標。

而在內省的階段,憤恨甚至可能會轉為仇恨。

有時候,親密關係的雙方都會覺得自己是犧牲者,並把對方視為放縱者。

而當有一個想跳脫犧牲的模式時,他往往會擺向另一個極端,而成為放縱者。

另外,當一個人在作出犧牲的時候,他可能會為了補償自己,而在某件事情上放縱自己,甚至成癮(抽菸、喝酒...)。


依附情節,往往是人們自我犧牲的動機。

為了不被某個重要的人離棄,你會把自己塑造成某種固定的形象。

這種互動關係,一開始出現在你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中,而會轉移到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上。

會有依附情節,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可愛(罪惡感),所以你必須改造自己,來贏得你所需要的愛與關懷。

在內省階段,依附情節剛開始浮現時,你會有掉入陷阱快要窒息等感覺。

把伴侶推開能讓你得到喘口氣的機會,卻不能解決依附問題。

只有下定決心要做自己,才能打破你為自己塑造的形象。


在內省時,你會發覺,所有看到的外在事物其實是內心世界的投射。

當伴侶變成你的「陰影人物」:具備所有你拒絕、厭惡以及壓抑的特質的人,他將會帶給你很大的挑戰。

當你批評伴侶時,就是在批評自己:批評那些你不願接受的特質

你必須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才能更愛你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能不再攻擊伴侶的缺點,而把伴侶看作是你的鏡像。


對性的罪惡感,會阻礙你性能量的流動,而導致性障礙、排斥伴侶、三角關係等問題。

如果小時候你受的創傷與性有關,你就會對自己的性慾有強烈的罪惡感和羞恥感。

這個問題一定會浮現,而恐懼浮現只會來問題更加惡化。

如果你要療傷,你就應該跟伴侶開誠布公地討論你的恐懼、感覺、幻想和秘密,並增進你們之間的友誼。


處在內省階段的關係還有一個特徵,就是伴侶之間會互相較勁,想要證明自己比對方特別。

想要消除競爭傾向,讓親密感增長,你就必須支持伴侶發展自己的長處。


死亡的誘惑所代表的是你害怕面對更多痛苦的恐懼。

你會情願讓親密關係停滯而不前,甚至結束,也不願意面對自己或伴侶不可愛的一面。

這是一條死路,如果你選擇,就無法證明愛的偉大。

否認愛,就是否認生命。

如果你面臨的處境讓你很想死,或是希望親密關係結束的話,

請正視你所承受的痛苦,並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理。

我現在最渴望的就是真理。

讓自己充分感受內心的感覺,並時時記住會傷人的感覺就不是充滿愛的感覺。

我們該做的是選擇愛,選擇生命。


在內省之後,你會發現有一種內在的影響,

讓你不能了解自己及伴侶的真正本質,這種影響,就是懷疑的心理。

發現了這個狡詐的陷阱之後,你還必須記得:

1.懷疑的心裡一直存在你的心中。

2.在你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捩點時,懷疑的聲音會變得更強大。

3.懷疑的心裡會把你過去的創傷投射到你的未來。

4.懷疑的心理是小我來維持你的自我侷限觀念的工具,他會讓你無法真正瞭解自己。

5.懷疑的聲音會用實際的事物來造成你的恐懼心理。

6.所有的懷疑都是對自己的懷疑。

7.對自己的懷疑就像黏膠,讓你和你對家庭死忠的觀念年的緊緊的。

8.如果你像懷疑的聲音屈服,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

9.懷疑的心裡會支持「不足」的想法,讓你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所以不被愛,也不可能成功。

10.如果懷疑的心理能與愛結合在一起,他就能轉變為明辨的態度。

要記得,當你要向你的靈魂、你的人生目標,

以及更美好的親密關係邁出一大步時,懷疑的聲音可能會變得極其強大

要想不被阻礙、或擾亂,只要把你的全副精神都貫注在追求真理上就可以了。


❤️五、啟示

「跟我來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大步。」


❤️親密關係中,啟示有三種呈現方式。

第一、啟示推動者你的力量,讓你從一個階段邁向下一個階段,並在痛苦和問題中成長

幻滅的痛苦讓你了解到月暈的光彩不是真實的。

內省會讓你從自己的內心找出所有錯覺和錯誤觀念的根源,超脫了空虛、懷疑等感覺,到了啟示,你就會發現真正的自己。

靈魂伴侶關係讓你的伴侶可以看到真正的你。

每當我們學習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時,我們就得到了啟示。


第二、「奇蹟顯現」。

你不必整天站在碼頭上等你的船進港,但是當他進港時,你要準備好迎接他。


第三、讓你有自己選擇的力量,而不必聽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親密關係的前三階段。

想要接觸到自己的靈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你可以走快捷,穿越「量子順道」


日常生活中,不論是怎樣的困境,只要我們的意願是想了解無條件的愛,

就有機會穿越量子隧道,立刻體驗靈魂伴侶關係。

重點全在我們願不願意臣服。

如果我們選擇臣服,就會從「做事」模式轉換為「接受」,而這正是一切有意識的人際關係的關鍵。

我們可以接受引導、接受啟發,獲得知識增長見識,這其中任何一項都能讓我們立刻脫離困境。


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讓你不斷去發現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的感覺。

啟示隨時會發生。所謂的學習,不過是發現早已存在的事物罷了。

啟示是靈魂與人格之間的橋樑。

如果你願意接受自己看見事物,靈魂會一點一滴讓你發現他的存在。

啟示就是讓靈魂注入你意識的導管。


親密關係中每次成功地避開陷阱,就能淺嚐一下靈魂關係的甜美滋味。

有了這樣的體驗之後,我們就會得到啟示,了解到每件事的背後都有愛的存在。

我們在承受蛻變的痛苦時,能夠更相信生命。


親密關係中,啟示對你的影響越深,你就越能覺察到每個問題背後的禮物與經驗。

你的本質會慢慢滲入你的行為模式,影響你去從事適合自己天份的工作與活動。

你要做的決定不是讓一方勝而一方敗,而是要以明辨的態度來決定採取或不採取行動,才會對每個人都好。


當然你仍然還是有可能離開「啟示」的階段,重新經歷權力鬥爭、失望或停滯的狀態,

但啟示會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恆,讓你在面對困境時仍心存希望,並相信,只要你決心選擇愛,就能度過所有困境。


最後,靈魂都一定會讓我們了解愛的真正目的,從而踏入神聖的靈魂伴侶關係之大門



❤️六、靈魂伴侶關係

「一旦脱去了外殼,毛毛蟲就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人際關係是一條心靈之路,他所反應出的,是「愛」為全人類所做的計畫。

你的伴侶就是你的良師,而那呼喚你的聲音,就是在要求你去學習無條件的愛。

去學習去愛伴侶的過程中,你將學會如何去愛全人類。


靈魂關係的關鍵,是允許「LET」。

你所做的事,應該是聽從你的心引導而做的,而非你認為必須做事

為做事而做事&允許的差別


為做事而做事                          允許

擔心                                         耐心

必須做某事                              選擇做某事

壓力                                         自然而然

掙扎                                         自在

工作                                         意識

一版一眼                                  有創意

十萬火急                                  自然浮現

負擔                                         喜悅

具體思考                                  直覺

努力弄清楚事情                       等待船到橋頭自然直

依賴已知的技巧                       依賴天份

讓事情成真                              自我實現

強迫性                                     重滿靈感

已目標為重                             以方法為重

獨立                                        與人合作

努力划船                                 當船上乘客


一般來說,滿足小我需求而做出的行為往往是不恰當的。

靈魂關係中,我們會把小我擺在次要的地位,而以所有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一這樣想法做出的行為是自然而然的,被小我驅使的則充滿壓力和十萬火急的感覺。

想要以允許的態度過日字,你必須要有能力辨別是什麼力量在影響你的決定。

個人感覺、慾望與衝動往往會干擾你,讓你無法接觸到自己的靈魂,培養自由選擇能力是重要的。

這叫做「無私的明辨」


在親密關係的前三階段,大部分人所關心的,都適合自己切身有關的人事物。

因此我們所有決定都受到個人偏見所影響,我們就很難以清明之心分辨事情。

當你進入靈魂關係時,你會了解到,靈魂的本質是無私的。

他所關心的是更偉大的事:愛為全人類做的計畫

當我們把愛當作首要目標的同時,個人需求也會自然而然得到最極致的滿足。

想要在所有的私心、偏見及自我懷疑中做出最充滿愛的選擇,你必須充分培養自己的明辨態度。

唯有做出充滿愛的選擇,才能在親密關係中,真正地向前邁進。


每次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立場時,我們就是在為了愛作出犧牲,捨棄對你很重要的事物。

你內在的小我不能了解這無私的選擇有什麼益處。

所以,小我會指使你死守立場不放。

除非你的心和靈魂的力量能夠蓋過小我的影響力。

每次在你放下期望,選擇原諒而不責怪他人,

或是表達真心地感激而不批判人時,你就選擇了重要的事物,把個人事務擺到一邊。

愛總是靜靜的待在幕後,等著你選擇他,把它放在首要的位置。

愛不會強迫你、操控你,或奪取你的自由意旨。

他只會靜靜的等你主動邀請他。


個人的    重要的(靈魂特質,靈魂所支持的事物)

想當特別的人的需求

不真實的死忠觀念 追求真理

自我觀念 本質

排除他人 兼容並蓄

對歸屬感的需求 覺得自己是獨立個體

想證明自己的重要性需求 發覺天賦

為獲得而付出 心甘情願的服務

造成分離 具整合性

選擇立場 同心協力

一輸一贏,妥協 雙贏、意見一致

懷疑 信任

謹慎的交友 真正的情誼

自我防衛 心胸開闊

獨立的人格 整合靈魂的人格


你不需要去尋找、追逐,或贏得愛,因為愛不會躲藏,不會逃走。

只要你在心裡為他留一塊空間,愛就會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這就凸顯了明辨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才能讓妳超脫情緒、倦怠感、迷失與衝動,

並覺察到你必須做什麼樣的選擇,才能邀請愛來進駐你的心



在親密關係中,一但你下定決心要遵從靈魂的引導,你的人格就會開始與靈魂的能量相整合

要達到這個目標,你就必須學會充分的主宰自己的身體、感覺及心智。


在靈魂關係的層次,你將會遇到第一位真正的導師:你的靈魂


兩個相愛的人

在地球上創造了一座伊甸園

並開啟了天堂之門


經驗說:這是不可能的。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驕傲說:這太好笑了。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謹慎說:這太冒失了。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理性說:這不合理。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迷信說:這會帶來霉運。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遠見說:這沒有希望。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當你說話時,要讓你的話語發自於愛。

當你沈默時,要讓你的沈默發自於愛。

當你罵人時,要讓你的責罵發自於愛。

當你與伴侶互相保護時,你們彼此的保護也應該發自於愛。

讓愛在你的生命裡生根。

美好的事就會發生。



bye hanabi

Written by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