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我們都知道別人的眼光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但為什麼我們無法真正不在意?

【個人成長】我們都知道別人的眼光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但為什麼我們無法真正不在意?

會想寫這種哎呀怎樣啊的個人成長的文章😆,其實是稍嫌自信心不足的。

連三十都不到自己,也會反思自己是不是生命的深度還不足夠,

寫這種文章是不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


然而生出這篇的靈感完全是一種內在指引,

而我也就單純順著這個流、姑且先相信自己的內心聲音,大概這樣而已😊


一切的一切要感謝的,真的都是身邊的朋友們😭

是這些人與人的互動中,發現自詡對於「人生功課」可能有點認真的學生本人我😂,

好像在自己的路上跌撞中得到的體悟,稍微的成長、稍微比以前更了解自己.....

而感謝身邊的朋友總是接納這樣「真實」的自己😭

甚至還鼓勵我寫下這樣的心得在我的網站上🙇‍♀️🙇‍♀️🙇‍♀️🙇‍♀️



pietro 個人成長

關於個人成長的文章

此篇自我成長的文章,文章中並不會有任何正確的最佳解答。

有的只會用下方的五個問題/觀點,搭配我個人的心得體悟,

進而「引發大家去思考」,如此而已。


因為真的,相信不用我說大家都深知:

「任何人都無法真正給我們任何答案。」

身為自己人生的經驗者、探險家、老師的我們,只要願意去探索........

答案都真的存在於我們內在的小宇宙之中😇



首先,就先點一首我的愛歌來開場吧。



先讓我們重新聚焦此篇重點:我們都知道別人的眼光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但為什麼我們無法真正不在意?

在這裡我的答案是:

有可能是因為你還不夠重視、在意自己的聲音與眼光😇

當然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我不是你,我不會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也可能更多的,僅只是我們還「不夠盡興」的重視、在意自己,如此而已。

每個人對於「盡興」的定義也不同,因此這邊不多描述。

我們先跳脫此時此刻的觀點,用不同的觀點來反思:「我」到底是誰?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宇宙裡。

1.每個人都真切的活在自己獨一無二的「小宇宙」裡。他看到的你是「在他的世界中的你」,僅此而已。

只有你,沒有別人。那他說你什麼真的很重要嗎?


這邊直接來舉個樸實無華的例子,為何看似活在同樣世界、時空的我們,

卻真的活在不同的小宇宙中,且完全不互相重疊😊


假設今天有一場講座,講師姑且稱為A,另外有B、C、D三位聽眾。

不論今天講師如何,今天三位聽眾對於講師各有自己的看法。

B認為:講師的頭腦聰明,反應靈活。

C認為:講師好亮眼,好想變成像他一樣的人。

D認為:講師真醜,又沒內涵。


今天在這場講座之中,講師A繼續講今天的主題,而可想而知,

影響B、C、D聽到的內容,更多的不是講師A是怎麼樣的人,真實也沒太相關,

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態創造了我們大腦感知的現實」。


講師A的小宇宙:我今天主辦了一場B、C、D來參加的講座。

B的小宇宙:我聽了頭腦聰明、反應靈活的講師A的講座,很令人反思。

C的小宇宙:我聽了講師A的講座,好激勵喔,讓我更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D的小宇宙:媽的,我參加了一場沒內涵長得又醜的講師A的講座,真是浪費我的時間。


以上都是同時存在的。

而且也並不相斥。

我認為A不好,不代表在其他人的觀點來看,A就真的不好。

我認為A不好,也不表示能邏輯推論出A就是不好的事實。

而這些不同角度的小宇宙,我們「自己」的眼光,才是影響至深的。


那既然我們都是透過這個身體的五官、感知一切的世界,

實在也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去讓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一樣的。

對吧☺️


也許我們可以更多的往內與自己對話:

我自己怎麼「主觀」看自己?

我怎麼以「客觀」的自己看自己?

我們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多元性」。

別人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看法而產生該觀點?

用這樣的觀點再次理性分析:

如果很真實的知道與自己無關,那就尊重對方可以有跟自己不同的觀點。

證明給對方不一定是必要的環節。

捫心自問,用踏實的方式去做給自己比較重要。

如果發現對方確實有自己沒能察覺的觀點,那就謝謝願意接受的自己,讓自己又多了可以成長的機會。


在自己的小宇宙中,先妥善、盡興的活著。

尊重自己與對方,都能夠在自己的小宇宙中活著。

若能有幸交會、互相學習:那就是互相有緣分☺️

沒有就掰掰。再會。謝謝再聯絡~

😆😆😆😆


(雖然講都很簡單拉,我個人也還是深陷在其中,不斷學習斷捨離😂)


人生給予你的經歷不論喜歡與否,都是最合適你的養分。 trees

2.人生給予你的經歷不論喜歡與否,不能否認那肯定是「最合適你的養分」。

好煩喔,我沒有想要這樣啊?


不論你相信與否,外在的一切真都是我們內在的顯現。

更多時候,身邊出現的人、事、物,都是基於我們自己的「小宇宙」,而來成就我們的。


靠好玄喔,但是大家肯定對於身邊一再出現類似討厭的人、相似的場景,或多或少應該都不感陌生。

而這其實也可以解釋成一種「因果」。


因為這又太廣了,我們聚焦在「相同問題不斷出現」這件事情上。


相同的問題將會不斷的出現、再出現,

直到我們終於理解到這就是自己的功課,接受他並且心懷感激

面對它,並能臣服於壞消息,而不會憤怒以對


這邊舉一個我自己在某篇文章閱讀到時,非常動容的一段話。

也許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妥善解讀這種因果業報、蛻變重生的一個例子。


woman on the peak 蓋茲堡之戰祈禱文

為了可能的成功,我祈求力量

我卻被賦予軟弱,以便能虛心學習服從

為了能做更穩大的事情,我祈求健康

我卻被賦予病痛,以便能完成更好的事情。

為了可能的快樂,我祈求財富

我卻被賜予貧窮,以便更為明智

為了可能的讚美,我祈求力量

我卻被賦予虛弱,以便能讓我感受對神的需要

為了可能的生活享受,我祈求豐盛

我卻被賦予生命,以便能享受人生所有事物。


雖然祈求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得到,但卻獲得我所希望的那一切

除了那個自我的各種要求,我無言的內心祈禱都獲得回應

我,在所有人當中,真正獲得了最大的祝福。

                               ------ 惡魔之穴山丘上的蓋茲堡之戰,某一位倒下的南軍寫下之祈禱文。


老實說一樣說得很簡單。

我自己最常做的SOP就是:

允許接受自己的情緒。有情緒只是個事實,不需給予他好或壞的標籤評論。

接著很用力的舉手!跟自己說:

我願意接受、面對該要學的功課。

然後我常常會討價還價,說:

我真的非常願意接受這個課題了,那可不可以稍微鞭策小一點點點

🥺🥺🥺🥺🥺🥺

就是認真做自己阿哈哈哈哈哈哈怎樣😆


約莫是這樣的循環無限repeat像在唱Rap。唷。men!

還有太多在學習,反正很好了拉🥳

繼續加油磨練掰掰~


另外我也想分享一個最近看的一個NHK紀錄片(連結如下):

失智症權威醫師 罹患了失智症

該影片在NHK官網上公開播放的日期到2020/05/23日,有興趣的人真的強烈推薦去看看☺️


影片中,非常深刻的可以看到這位醫生應該從未想過自己本人會罹患失智症吧。

該位醫生是將「老人痴呆症」正式更名為「失智症」的權威醫生。

像這樣的「人生事件」,就將解讀&思考的權利,留給各位了😇



情緒背後藏了什麼傷痛 men with the sea

3.他人評論了什麼真的隨意,問問自己:「這個情緒背後藏了什麼我沒意識到的傷痛?」

通常都隱藏了來不及長大的內在小孩。直接被迫長大的、甚至無意識的那種。


同樣的話語,對於每個人的影響不同,更多仍然可以去探索到更深層的事件。

身為社工背景出身的Me,再加上過去真切的在恐懼中長大的自己,

真的太深刻的意識到「家庭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而也再一次次的自我探討中,非常訝異於那種每個事件環節底下都藏有永無止境的痛、再一個痛。


個人還在完全跌撞的成長中,不過比起去解決、去探討,

只要我們不願意真正放下的一天,那其實是永無止境的無限循環的。


只有當我們能夠完全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並且是成熟、健全的身心去看待時,

這些苦痛才會真正的「昇華」。

與之共存、沒有存在與消失,單純的「在」。

我還沒昇華,我還在痛苦之中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煩喔~


我個人經歷了覺察到「受害者」的情緒、

接著覺察到「局外人」角色的情緒,

切身經歷了不在少數的承認、不評論、接納的過程。

我個人很驚訝的是,每個角色、情緒的環節下真的又會在碰出一個東西。

大概就是只要你沒能放下「本我&小我」,有執念、就會有執著等七情六慾出現。

然而我自己也看得到:只要我沒能真正「盡興」的做夠我自己,

那也永~遠~沒有真正放下的一刻。


所以現狀就先這樣好好做自己吧。

沒什麼好或不好,單純就是活出「當下」的樣子。

繼續時而喜悅、時而無奈、時而好笑的繼續活著學習。

當下就是最適切的狀態。

一切都是必經的過程。

然後靠,講都好簡單喔😆對拉做都很難,但是就是要做就對了😆😅


P.S.

個人目前接觸過所有方法中,最有感的是前任媽媽用Sozo這個方法協助了我😊

特別謝謝王女士😇😇😇在人生的路上有你真好🥰

這個方式我個人的心得,覺得是一個非常有效地去跳脫已經根深柢固的信念與觀點

其中最喜歡的是覺察「你相信了什麼謊言」、以及意象化那個情境時,重新再去看「上帝在哪裡」這兩個方法☺️😊😇

該方法也許是用了更多的基督教義,然而卻是我經過了這麼多的治療、諮商方法中,

深刻感受到最有力度的方式。

因為該方法的上帝,其「無條件的大愛」是最無止境的😇

特別感動這個方法。

如果對於這個方法想接觸、但又對於接觸信仰會感到不自在的朋友,非常歡迎一起聊聊😊😇




與比較心態和平共處

4.我們自己怎麼看自己,為何比什麼都來得重要?與「比較」心態和平共處。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當然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只是我們真的打從心底接納了自己嗎?



這個世界上,來自於你內在自我的接納......

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所能帶來的快樂&滿足,更深層、更長久了😊😇


如果每個人都生存在自己的小宇宙中,我們越是往外去尋求掌聲、認同,

其實是越是失衡的。

因為小宇宙的存在,來自於「你」這個存在在地球上的個體。

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沒辦法接住自己,誰要來愛我們自己

連我們都不愛自己了,我們又怎麼能真正遇到愛我們真實樣貌的另一半呢?

而我們都沒有辦法確切學會愛與被愛的課題,

那我們又怎麼能真正去為這個世界給予更多的大愛貢獻於為他人服務自我實現呢?


這邊統整幾點我個人悟到了觀點&方法,雖然還在各種跌撞學習!🙇‍♀️


1.接受「比較」心態之所以存在,有其意義與目的。主要來自於進步的火種

2.接納仍然會有「與他人較勁」的心態。沒人是聖人。恭喜你還活著。還沒升天😂

3.允許「與他人比較心態」的存在,但把焦點放大在設定「自己的標準」上。

4.設定一個集體意識、多數人以及你自己也認可的標準,比如說「真、善、美」。

全世界不分宗教種族性別,某種對於「」的觀點是受集體意識影響的。

那基本上達到這個中間性質的標準,內心的質疑聲音會先少一半。

5.意識、察覺到我們每個人都深受「總是要比別人更優秀」這個時代背景的影響。

6.每個人都想要被看到想當那個最重要的

然而若我們真正去探求生命的意義,越發茁壯,越能健康的存活在自己的小宇宙,

進而與其他人的小宇宙和諧共存,透過合理的「比較」,越靠近「真實的自己」,才能盡興的發出自己的光芒。



stargazing 自己最真實想要的樣子

5.你現在當的是「別人眼中的你」,還是「你自己最真實想要的樣子」?

跨出舒適圈,然後什麼角色都當,因為人生更多的面向來自於「角色扮演」的過程。


其實我過去也會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甚至現在也還會問自己。

而我認爲這沒有正確答案,而是會不斷的透過生命的歷程去探索出真實的。

能做的就是同時又演、又覺察吧。

而且要盡興的。

如果一直活在「他人框架」中,常常不快樂的人,非常有可能會爆發想跳脫現在的舒適圈,

也有可能生命會丟給爆炸性的事件,逼迫你去改變。

迫使你去活出「真實想要的樣子」


「我們會不斷的透過角色扮演去了解自己。

當我們終於相信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自己的角色時,有可能會反思這不是全部。

我們有可能意識到:暫時性的滿足,不是根本的滿足
這時生命會迫使我們跨出自己所建立的舒適圈,出去到外面那既熟悉又不確定的世界。

要從前半生的舒適圈跨出這一步非常不容易,輕輕的推力往往不足以讓人改變。

有些重擊往往在一開始被視為突發的災難、殘酷的命運,或是不幸的意外。

這些情況帶來的其實是一個信號,是個警示,清楚的出現在現在是要做出改變的時機了。

那就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轉向人生新道路的十字路口。」

                                                                                        ---------節錄至量子天才第二春:人生急轉彎。


我們再次舉總是要比別人更優秀」這個想法來看。

該態度根本本質,悖逆於內在本質(真實的自己)。

因此長期下來就會出問題,累積的壓力最終會以職業倦怠抑鬱的形式爆發。


把焦距拉遠從宏觀來審視問題的真正根源:


「大多數的人們失去了自己在整體社會中該扮演什麼角色的認知。」


我與我的人類同胞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我與自然界有什麼關係?

我與又是什麼關係?


我們的成長、教育與融入社會的經驗,阻礙了我們對真實精神層面的了解。

眼裡只看到自己的人會生病。

那是因為他們缺乏使命、缺乏理解生命意義的真正形式。

我們活著是為了追求生命意義的圓滿。



布希亞「向上陷落」理論有提到:
當我們人從母體Metrix脫離,才能轉變,並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半場

我們才能從充滿幻象和虛假價值觀的世界,轉變到具有真正意義的事物,以及真正價值的世界。



持續覺察,臣服在每個環節之中

信任自己,單純接納


與其等到人生半百才要往內探索,如果現在能做好功課,

那生命應該不會出現太多戲劇性的戲碼,逼迫我們面對自己。😇



life is beautiful

人生真的就是一個舞台。

秉持一個時而當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抑或是旁觀者的角度,來去自如。


為何我要講這麼多啊哈哈哈哈哈哈

因為人真的有趣又複雜,當然也可以很簡單,

而這些個人體會,都是我覺得比起知道單一原因,更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現在很痛苦

恭喜你喔喔喔喔,你非常確切的在成為更強大的人之路上而已

沒辦法走捷徑喔。

因為真實是需要時間淬煉的。長遠是需要時間去證明的


好好的跌倒。最好跌得越華麗、越盡興越好。

好好的痛苦。最好越深刻、越誇張越好。


我本人也正在盡興的痛苦、經歷在各種個人的課題中。

可是有非常多懷疑、淚水、情緒波動,甚至是很多心累。

然而想到人生若沒有酸甜苦辣的累積,回頭一看的時候,肯定會覺得很可惜。

😇😇😇


套一下量子力學天才的一段話:


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

我們觀察的世界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現實無法獨立於我們之外而存在。

人生的上半場是按照古典物理學來運作,那裡有控制、因果關係和安全性。

下半場則意味著失去控制,放棄安全性和絕對性的錯覺。

蛻變後,線性的時間框架將被「深層時間」所取代。對很多人來說線性時間觀念產生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恐懼。


都是更淬煉、更接近生命本質意義的過程😊


bye hanabi

一起加油😊

你並不孤單😇😇😇


等到下次有靈感了再來見!

謝謝大家不嫌棄我的廢話很多看到這裡😭😭😭


valentine heart bear bye

Written by

Leave a comment